《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作者:五年大专部 时间:2024-09-30 11:35:58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必修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思政元素真正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素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达到育人成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关注心灵、重视生命成长的教育活动。课程覆盖心理学的众多专业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常见心理现象,旨在促进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立志,成长和创业,激发大学生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己,对待过去、现在与未来,对待顺境和逆境,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成为幸福的进取者。
二、思政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前提,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又可以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养成和谐、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大学心理健康思政育人目标旨在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健全人格、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
项目一 认识健康
项目二 健全人格
项目三 适应环境
项目四 管理情绪
项目五 提高逆商
项目六 善于学习
项目七 人际交往
项目八 为爱导航
项目九 危机干预
四、教学实践
我校心理健康教师方炎婷在新学期公开课上向学生们讲述如何管理情绪。情绪是一个人因内心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表现出来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一个人内心活动的外部表现。情绪反应往往是生理唤醒、主观感受、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的综合。
要调节情绪,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What——我现在有什么情绪?why——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how——如何有效处理情绪?情绪无所谓好坏,我们要允许自己有不好的感觉,遵循情绪管理的原则引入想要的情绪,就能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学生情绪管理首先要提高自我认识,主要从正确评价自我,消除不合理信念以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三个方面入手。正确评价自我,就需要学生学会纳悦自我,接受自己的特性,包括相貌,身材,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大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消除不合理信念,就要用一个新的信念或看法代替原有的信念或看法,从而得到新的情绪,而积极的自我暗示需要注意:暗示的语言要简洁,积极,肯定;方式要温和,避免强制性;不能重复使用,暗示过一段时间内重新进行自我暗示并且在每次暗示时重复3~5次,效果最佳。
其次要加强行为训练。可进行全身肌肉放松,深呼吸放松或想象放松。也可采用系统脱敏疗法,使用时向求治者逐级呈现其产生焦虑、恐惧的情境,通过各种放松训练来对抗这种情绪。此外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宣泄也是用来对抗不良情绪常使用的方式,倾诉、呐喊、寻求社会支持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是培养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包括对认识情绪能力,管理情绪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理解和认知他人情绪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领导力等,加强对于个人自制力,培养理解力以及领导力和表达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释放紧张和压力,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心理健康,进一步为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心理健康教师向学生指导抑郁量表的填写以及运用。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次思政教学案例的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